醉书生

字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 > 春秋霸主,你是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? > 第六十六章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

第六十六章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(第2/2页)

    如果使用百v度A*PP或者U*C/Q.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,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,或者安-全模式(今日*头条须关闭安-全模式)

这算怎么回事,不伦不类,一边变法还要一边办学,试图用道德教化世人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韩非愣头青的劲上来了,拿起案上的笔,开始在下面批注。

    “儒以文乱法,侠以武犯禁,而人主兼礼之,法治则不存,故当禁游宦之民,鼓耕战之士,耕战兴则国兴,儒礼兴则民乱,当任其力而不任其德,官爵必任其力,始兴国之策。故,言不中法者,不听也;行不中法者,不高也;事不中法者,不行也!”

    等他放下笔,整个竹简上已经爬满了小字,再多写一个字都没地方了。

    写了这么多字,其实就是最后的三个字:“不行也!”

    懂行的也能看出来,前面说了那么多,对儒学骂骂咧咧,总之就是儒学皆是不学无术的乱民,而依法治国才是正道。

    放下笔,韩非吹了一口气,这才想起来尊师还在上面等着呢,于是连忙起身,将竹简双手送到了赵括的案前。

    放下之后,赵括只是瞟了一眼,就对韩非淡淡问道:“你写这么多,你让为师往哪里批注?”

    “呃……”

    这一点,倒不是韩非太想表现,他就是忘了。

    把身后还有赵括这件事给忘得一干二净,直到送到赵括面前才想起。

    “师尊,学生失礼,请师尊见谅。”

    韩非赶忙拜下。

    只见赵括看着他,轻声道:“理可废,礼不可废!”

    韩非蓦然抬头看着赵括。

    “师尊,您这是何意?”

    赵括深深吐出一口气,缓缓站起身在殿下踱步。

    “所谓法理,皆以人性本恶为宗旨,但你可知,人性,乃为人道,即为道,以掌万物而不可灭也!”

    韩非疑惑地问道:“师尊,何为人道?”

    赵括停下脚步,一字一句道:“人道即心,心外无物,心外无理,格物致知,致良知!”

    “心外无物,心外无理?格物致知,致良知?”

    韩非默念着赵括的话,努力使自己能够体会到这几句话的含义。

    赵括嘴角微掀,轻笑了一声。

    战国法家?又怎么可能与后世的心学相媲美?

    莫说是他韩非了,就算他的仙师来了,听了这几句话,都得跪。

    “人性善恶又怎么会是一句话可以概括,我再赠你四句,你给我听好了。”

    韩非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,听闻还有四句,连忙竖起耳朵紧盯着赵括。

    赵括继续踱步,扬起头默念起大学时熟读的四句话:“无善无恶心之体,有善有恶意之动。知善知恶是良知,存善去恶是格物!”

    韩非此刻成了复读机,不停地念着赵括的话,整个人站在大殿之下一动不动,仿佛入定一般。

    赵括笑着摇摇头,重新坐回了自己的位置,拿起笔,在韩非的批注上画下一个大大的叉。

    不仅是韩非,就连殿下的几名司尉都愣愣地看着赵括。

    他们只知道,赵括是个依靠权利凌驾于众人之上的蛮横之君,但是直到现在,听了他说的这番话后,众人才幡然醒悟。

    原来不是赵括蛮横,而是害怕将所要执行的变法深度剖析之后,这些老朽们根本听不懂。

    事实证明,赵括的决策是对的,就算他们听了,也最多是一知半解。

    “至善致良知,以心为本格物致知?”

    实在是太深奥了,足够拿回去耗费一生所学恐怕也难窥一二。

    “师尊,我懂了!”

    韩非猛然喊了一句,脸上带着欣喜。

    “所谓人之本性,不可用善恶一概而论,要引导,要参照!”

    赵括撇撇嘴摇头道:“此事你暂时先放下吧,待有生之年,会参悟的。”

    这话,赵括绝对是在夸他有灵性,虽然不多,还是有的。

    韩非却是一脸委屈:“还请老师明示,参悟不到,学生夜不能寐啊!”

    赵括无奈只好再多说两句:“汝还是先从格物开始吧。”

    韩非欣喜道:“何为格物,还请师尊明示。”

    这学生真是学多了就会迂腐,连最起码的字面意思都要问一问。

    赵括一笑伸手指道:“格人,格木,格花,格草,格天地,等你参悟了其中奥妙,方可参悟知行合一之化境!”

    “知行合一之化境?”韩非的眼前一下亮了。

    赵括伸伸懒腰:“好了,你们继续工作,我得撤了。”

    话音刚落,廉颇与蔺相如先后进入大殿,看见赵括就急忙走过来道:“太昌君,你做的好事!”

    赵括一头雾水:“怎么了?”

    蔺相如皱着眉头道:“大王正找你呢,你还是先去看看吧。”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